首頁 淘派電商 文史
  • 北京人藝開年大戲《名優之死》首演2021-01-16 09:52
  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首次在澳門演出《三個和尚》2021-01-16 09:05
  • 《山海情》熱播 黃軒演的基層幹部有“內味兒”了2021-01-16 09:01
  • 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首次全部整理出版2021-01-16 09:00
  • 跟着唐詩宋詞去旅遊:古寺今何在 流水尚能西2021-01-16 08:58
  • 科學家讓泥芯“開口” 講述青銅器產地故事2021-01-15 08:08
  • 期頤老人愛勞動2021-01-15 07:44
  • 母親的“藝術”2021-01-15 07:44
  • “鍼灸鼻祖”皇甫謐2021-01-15 07:44
  • 老曹寫詩2021-01-15 07:43
  • 河南承載4000年武術文化成果2021-01-15 07:30
  • “河洛古國”發現中國最早“宮殿”2021-01-14 08:22
  • 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“濕”2021-01-14 08:21
  • 我國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成功2021-01-14 08:21
  • 宇宙多老了?最新估計是137.7億歲2021-01-14 08:20
  • 《王冠》揭祕:如何神還原戴妃造型2021-01-14 08:20
  •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需“擁抱”年輕人2021-01-14 08:19
  • 奧斯卡“前哨戰”再下一城2021-01-14 08:19
  • 養心殿的小祕密?高分紀錄片揭祕600歲故宮保養日常2021-01-13 14:35
  • “嫦娥挖土”的“一臂之力”是怎麼煉成的2021-01-13 07:56
  • 竊蛋龍會孵蛋!7000萬年前化石證實早期假説2021-01-13 07:56
  • 花洲的樹2021-01-13 07:43
  • 那個叫我“娃兒”的人2021-01-13 07:42
  • 俺是河南人2021-01-13 07:42
  • 清華尋找“數學天才” 為何下探到初三2021-01-12 08:19
  • 別讓“變味”的同行評議綁架學術2021-01-12 08:14
  • “雞娃”背後,是突圍還是困境?2021-01-12 08:14
  • 為什麼要讀研聽聽博導怎麼説2021-01-12 08:13
  • 賴聲川談文化創意 :做好“A+B”不容易2021-01-11 09:03
  • 温暖2021-01-08 20:53
  • 一片葱蘢慰我情2021-01-08 20:53
  • 鄉音裏的變遷2021-01-08 20:52
  • 從花香雲寨到水墨古鎮2021-01-08 20:52
  • 故鄉變奏曲2021-01-08 20:52
  • 我多想回到家鄉2021-01-08 20:51
  • 珂勒惠支的版畫在今天還有意義嗎?2021-01-08 08:00
  • 煙火漫卷中的精神守望與《晚熟的人》2021-01-08 07:59
  • 紀念幣:飽含歷史的特殊貨幣2021-01-08 07:58
  • 《河南省武術志》正式出版2021-01-08 07:26
  • 你見過380年前的鄭州嗎? 明代文徵明曾孫畫作《鄭州景物圖》現身2021-01-08 07:25
  • 俛卬空徘徊 欲去猶繾綣——讀趙皓瀅油畫“老牆”系列作品2021-01-07 17:36
  • 可讀,可看,可聽 看文藝如何描繪中國鄉村之美2021-01-07 08:14
  • 面對英文寫作 這些方法很實用2021-01-07 08:13
  • 油畫《父親》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或迴歸公眾視野2021-01-07 08:13
  • 600歲崑曲為何魅力不減2021-01-07 08:12
  •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2021-01-07 08:12
  • 《凱哥日記》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“疫”故事2021-01-06 08:43
  • “十三五”期間博物館備案數量由4692家增至5535家2021-01-06 08:43
  • 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舉辦2021-01-06 08:42
  • 《龍貓》首次官方授權簡體中文繪本在滬發佈2021-01-06 08:42
  • “電視購物”不香了“直播帶貨”會步後塵嗎?2021-01-06 07:33
  • 在心中種樹2021-01-05 09:41
  • 也説小寒2021-01-05 09:41
  • “文物數字化”加速甘肅與絲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2021-01-05 07:48
  • 震撼!60多年前永樂宮壁畫的大搬遷2021-01-05 07:46
  • 盲文圖書:温潤裏透出光芒2021-01-05 07:46
  • 《匠人坊》:探研中國短篇經典2021-01-05 07:45
  • 歷時5年改造後全面開放,河南博物院——煥新更精彩2021-01-05 07:44
  • 民間藝術的根在鄉土——專訪中國彩塑大師逯彤2021-01-04 07:47
  •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2021-01-04 07:47
  • 豐富多樣的文旅活動成為人們跨年新選擇2021-01-04 07:46
  • 走近日曆書——看得見傳統,留得住美麗2021-01-04 07:45
  • 陶淵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2021-01-04 07:45
  • 作家阿來:以“不變”的力量,應對變化的世界2021-01-03 09:25
  • 讓長城活起來傳下去(文化脈動)2021-01-03 09:20
  • “繪畫找到了我”2021-01-03 09:19
  • 探索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2021-01-03 09:17
  • 《掬水月在手》聯合制片人張靜:古詩詞在當下仍有意義2021-01-02 09:42
  • 迎新不“辭舊” 千餘件老物件慰市民“鄉愁”2021-01-02 09:26
  • 揚州瘦西湖迎新展示“琴棋書畫” 24位古代美女“亮相”2021-01-02 09:24
  • 考古新發現:宗日遺址歷經三大發展階段2021-01-02 09:23
  • 2020年中國電影: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 “家國情懷”引發共情2021-01-02 09:19
  • 2020年中國電影: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 “家國情懷”引發共情2021-01-02 08:38
  • 頤和園東宮門打造文創體驗區2021-01-02 08:28
  • “感知中國·連線蒙古”網上內蒙古文化周正式上線2021-01-01 11:19
  • 國家級非遺滑縣木版年畫展亮相恭王府為新春祈福納祥2021-01-01 11:18
  • 中國戲曲學院創排大型京劇《秋瑾》 2021年5月上演2021-01-01 11:16
  • 瀋陽故宮攜200餘件清宮珍品亮相國博一展“金玉滿堂”2021-01-01 11:14
  • 微電影《月是故鄉明》上映 展現著名物理學家錢臨照家國情懷2021-01-01 11:13
  • 流星雨、水星東大距……1月這些天象值得期待2021-01-01 11:11
  • 當過工人、老師 他如何寫出一部暢銷20年的作品?2020-12-31 09:03
  • 《婦女簡史》:女性命運與男女之鏡像描述2020-12-31 09:00
  • 凌翼長篇報告文學《新長征 再出發》:一份紅軍精神的當代答卷2020-12-31 08:57
  • 國家圖書館上線展映48部非遺紀錄片2020-12-31 08:50
  • 華夏正聲,千年迴響:寫在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成立20週年之際2020-12-30 21:26
  • 136位網絡文學作家聯合發出倡議 共同推進網絡文學精品化2020-12-30 08:19
  • 傅聰:音樂就是愛,就是一輩子的追求2020-12-30 08:18
  • 傅聰:音樂就是愛,就是一輩子的追求2020-12-30 08:16
  • 老家的柿子樹2020-12-30 07:43
  • 歲末是來春的底色2020-12-30 07:43
  • 又見焦桐2020-12-30 07:43
  • 賡續歷史文脈 綻放遺珍光彩——鄭州市“十三五”文物保護工作回眸2020-12-30 07:35
  • 鄭旺盛長篇報告文學《光明的道路》出版發行2020-12-29 15:01
  • 臘庫衚衕27號院2020-12-29 10:42
  • 新年的月光2020-12-29 10:41
  • 文旅部: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 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2020-12-29 08:30
  • “費孝通作品精選”問世 小説《繭》首次出版2020-12-29 08:28
  •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 享年86歲2020-12-29 08:24
  • 百餘件元明清御用瓷器亮相長沙 看瓷器裏的“龍翔九天”2020-12-28 20:14
  • 金石書畫、古籍古墨名作集中展出 帶今人徜徉傳統文人精神世界2020-12-28 17:20
  • 推動文化跨界融合為羣眾打造“週末的家”2020-12-28 07:54
  • 《我在故宮六百年》繼續講述修文物的故事2020-12-28 07:51
  • 護膚大禮包 杜甫大人的年終獎就是這麼樸素2020-12-28 07:51
  • 紀錄片《我在故宮六百年》將播 聚焦古建修繕保護2020-12-26 10:09
  • 土家大寨村古風猶存:守着“靜土” 念好“山”字經2020-12-26 10:08
  • 中國愛樂新年音樂會:用紅色經典名家新作致敬20212020-12-26 10:08
  • 佛山木版年畫86件珍品亮相河北武強 再現嶺南地區獨特文化2020-12-26 10:08
  • 重慶新增“打卡地”: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初步開放2020-12-26 10:07
  • “中原風·黃河魂——河南省美術作品展”在京開幕2020-12-25 08:39
  • 快上頂端留言搶票,週日和劉震雲面對面2020-12-25 07:43
  • 碰面2020-12-24 21:31
  • 栽滿石榴樹的家園2020-12-24 21:31
  • 那座似曾相識的城2020-12-24 21:31
  • 細數黃河的波瀾起伏2020-12-24 21:31
  • 走近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:徽墨千年 亦淡亦濃2020-12-24 08:05
  • 不止《大鬧天宮》 “張光宇藝術12燃”大展解碼藝壇先驅2020-12-24 08:05
  • 唱唸做打華服妝發,陌陌直播間上演京劇國粹2020-12-24 08:03
  • 浙江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得到考古發掘確認2020-12-24 08:03
  • 237件美術精品亮相“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、油畫作品展”2020-12-24 08:02
  • 紅學會會長張慶善:越劇電影《紅樓夢》是“經典的改編,改編的經典”2020-12-23 07:53
  • 崑曲《救風塵》登台:重啓經典再現名劇2020-12-23 07:53
  • 2021年“我們的中國夢”——文化進萬家活動在京啓動2020-12-23 07:52
  • 《小藝的故事》兩年邀請1200多位外來務工者及其家人觀劇2020-12-23 07:51
  •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週年開啓線上藝術節2020-12-23 07:51
  • 《巡迴檢察組》原著小説《人民的正義》正式出版發行2020-12-22 11:40
  • 中國傳媒大學報告稱52%的中國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2020-12-22 08:44
  • 庚子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山東鄒城舉行2020-12-22 08:44
  • “漢語盤點2020”年度字詞揭曉 “新冠疫情”入選2020-12-22 08:43
  • 丁真走紅、李雪琴出圈 盤點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2020-12-22 08:43
  • 將非遺融入生活:南開女生帶千年木葉盞上“直播”2020-12-22 08:42
  • 西安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“後宮”2020-12-22 08:34
  • 蔡國強藝術展亮相故宮2020-12-22 08:32
  •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嘉峯:小小竹絲,編出人生精彩2020-12-22 08:32
  • 將非遺融入生活:南開女生帶千年木葉盞上“直播2020-12-22 08:25
  • 丁真走紅、李雪琴出圈 盤點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2020-12-22 08:24
  • 2020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圖書揭曉 這些圖書入選2020-12-21 08:35
  • 中華詩詞如何復興? 詩詞界:需反映時代出精品2020-12-21 08:34
  •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?為何總要吃餃子?2020-12-21 08:33
  • 飛虎隊後裔齊聚昆明 追述中美抗戰情緣2020-12-21 08:33
  • 拍了30多年電影 他卻想捐出電影設備2020-12-21 07:46
  • 他們是考古青年:用青春年華追求考古學的中國特色2020-12-20 06:52
  • 紅色話劇《支部建在連上》為何成了“爆款”?2020-12-20 09:16
  • 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現“後宮”區2020-12-20 09:06
  • 我國人類非遺項目數量已居世界第一2020-12-20 09:03
  • 《大秦賦》火了 讓觀眾懂得了許多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2020-12-20 09:03
  • 網紅的模樣:丁真帶火家鄉,王冰冰讓網友愛上看新聞2020-12-20 09:02
  • 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公佈2020-12-19 15:58
  • 《辭海》正式上線網絡版 今後可隨身攜帶2020-12-19 14:19
  • 藏譯通軟件用户突破百萬 拉近藏漢交流距離2020-12-19 09:47
  • 甘肅數萬枚千年簡牘“安身立命之所”封頂2020-12-19 09:43
  • 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 15國15人獲獎2020-12-19 09:42
  • 琅琊是臨沂,蘭陵是棗莊……古代地名為啥那麼好聽?2020-12-19 09:38
  • 毛澤東在香山時期202封電報手稿在京集中展出2020-12-19 09:36
  • 這兩張黑膠唱片或改寫中國交響樂錄製史2020-12-19 09:35
  • 第71屆柏林電影節因疫情改期舉行2020-12-19 09:27
  • 彈棉花2020-12-18 15:58
  • 賈誼的才情2020-12-18 15:57
  • “鄭州窯”銘文千年後重現 黃河文化研究添新史證2020-12-18 10:41
  • 彈棉花2020-12-18 09:31
  • 公交車上的“節能明星”2020-12-18 09:30
  • 賈誼的才情2020-12-18 09:29
  • 曹新林:我願執筆畫蒼生2020-12-18 09:27
  • “太極拳”“送王船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0-12-18 09:07
  • 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年齡段,《網絡遊戲適齡提示》是“遊戲分級制”嗎?2020-12-17 16:08
  • 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生產採用了“多渠道供應”模式2020-12-17 12:50
  • 第25屆北京新年音樂會將如期而至線上舉行2020-12-17 09:07
  • “世界的老子”國際漫畫展在貴陽孔學堂開展2020-12-17 09:06
  • “2020藝術北京·發現”展覽開幕2020-12-17 09:04
  • 雲南青花明代早期創燒 首次揭示紅河流域制瓷技術體系2020-12-17 09:03
  •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在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2020-12-17 09:02
  • 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獲地方立法保護 明年1月實施2020-12-16 17:10
  • 演員濮存昕當選新一屆中國劇協主席2020-12-16 08:52
  • 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?那趙政是誰?2020-12-16 08:51
  • 成為北京市非遺項目 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?2020-12-16 08:50
  • 在這裏 夢迴兩千多年前2020-12-16 07:44
  • 揭祕丨5000多年前的河南人用什麼材料來蓋房子?2020-12-15 21:17
  • 為生活按一下清零鍵2020-12-15 09:49
  • 《去博物館》出版 這本書如何講述博物館魅力?2020-12-15 08:20
  • 賴聲川談劇場 :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2020-12-15 08:20
  • “甜姐兒”黃宗英去世 從藝術家到作家,她經歷了什麼?2020-12-15 08:19
  • 年關將近,宋朝太學生在忙什麼?2020-12-15 08:18
  • 蔡國強藝術展亮相故宮博物院2020-12-15 08:18
  • 浙江寧波發現目前世界最早古稻田2020-12-15 08:17
  •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啓動2020-12-15 08:17
  • 文旅部啓動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培養項目2020-12-15 08:16
  • 著名錶演藝術家、作家黃宗英逝世 享年96歲2020-12-14 16:38
  • 著名作家、表演藝術家黃宗英逝世 享年96歲2020-12-14 11:32
  • 著名錶演藝術家、作家黃宗英逝世2020-12-14 14:50
  • 高分國產劇《裝台》火了!原著作者披露創作細節2020-12-12 17:27
  • 在莫高窟雕刻時光的年輕人2020-12-14 08:12
  • 反映拉貝家族與中國友誼的展覽在南京開幕2020-12-14 08:11
  • 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:讓敦煌文獻“孤兒回家”2020-12-14 08:10
  • 傳承技藝 再現徽州古建築的“文化密碼”2020-12-13 12:42
  • 重慶老鼓樓衙署遺址將啓動遺址公園建設2020-12-13 09:19
  • 紀念張載誕辰100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2020-12-13 09:19
  • 浙江龍泉青瓷:千年窯火不滅 傳承中華美學2020-12-13 09:18
  • 中國話劇界首次將晉文公重耳故事搬上舞台2020-12-13 09:13
  • 何為理想生活?雪小禪的建議是:心無雜念,風物人間2020-12-13 08:55
  • 中關村主題村史館VR“還原”錢三強書房2020-12-12 09:39
  • 趙炎從藝50週年:説相聲別幻想一夜暴富2020-12-12 09:31
  • 語言是瞭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2020-12-12 09:30
  • 志願傳承挖掘非遺“富礦”2020-12-12 09:30
  • 感受千年名窯的光彩2020-12-11 16:38
  • 鄉村文化“輕騎兵”2020-12-11 16:27
  • 取暖記2020-12-11 16:25
  • 為了一個年輕的生命2020-12-11 16:24
  • 畫筆下延伸致富路2020-12-11 16:24
  • 民族音樂紀實劇《家園》聚焦“精準扶貧”2020-12-11 08:27
  • “冀派內畫精英新秀作品展”開展 青年藝術家現場獻藝2020-12-11 08:24
  • 詹天佑簽發《資歷證明書》 入藏鐵博2020-12-11 08:17
  • 浙江發現西周高等級墓葬羣 證明姑蔑之説非空穴來風2020-12-10 21:32
  • 青海:舉行玉樹《格薩爾》藝人學術鑑定會 加強史詩活態傳承2020-12-10 21:25
  • “光影助力成長計劃”影視課和田開講 未來將惠及40多萬名學生2020-12-10 21:25
  • 少兒圖書市場疫情下正向增長2020-12-10 21:25
  • 年逾七旬花鼓燈國家級藝術傳承人合肥收徒2020-12-10 21:24
  • 民族音樂紀實劇《家園》聚焦“精準扶貧”2020-12-10 21:24
  • 千年敦煌藝術載創新IP煥新活力 文創產品上線催熱傳統文化2020-12-10 21:23
  • 張學良日記等珍貴文物在張氏帥府博物館首次披露2020-12-10 21:23
  • 河北周家莊墓地與殷墟發現屬同一文化 填補冀中南地區歷史空白2020-12-10 21:23
  • 重慶意大利簽證中心新址揭幕 意大利攝影師展當地“小眾之美”2020-12-10 21:22
  • 浙江發現西周高等級墓葬羣 證明姑蔑之説非空穴來風2020-12-10 21:22
  • “冀派內畫精英新秀作品展”開展 青年藝術家現場獻藝2020-12-10 21:21
  • 小村裏的大銀幕2020-12-10 21:21
  • 木星合土星、流星雨、日全食……12月這些天象別錯過2020-12-10 14:29
  • 世界級遺產廣東桑園圍的“前世今生”2020-12-10 08:38
  • 民間手工藝人劉志紅:一個漢族人的赫哲情懷2020-12-10 08:38
  • 古玩的江湖玩的是什麼?2020-12-10 07:41
  • 中泰學者“雲端”互動 看好RCEP下兩國合作前景2020-12-09 19:29
  • 西安八旬老人用900多根竹條讓“兵馬俑戰車”動起來2020-12-09 15:34
  • 凝香2020-12-09 20:34
  • 普通人家有家風2020-12-09 20:33
  • 有一種生命不會凋零2020-12-09 20:33
  • 我愛盧氏土坯房2020-12-09 20:32
  • 文創合作再玩新花樣?CCTV春晚牛年壓歲金問世2020-12-09 08:37
  • 數字、IP、創意……中國文旅產業的多樣賦能之道2020-12-09 08:36
  • “看門人”單霽翔三本新書 為故宮六百週年慶生2020-12-09 08:36
  • 《國家寶藏》第三季開播 河南文物都有啥?其中這個家家都有2020-12-09 07:28
  • 江西省圖書館迎建館100週年 展出《宋應星四種》存世孤本等古籍2020-12-08 14:21
  • 亮相《國家寶藏》第三季的河南文物都有啥?2020-12-08 15:25
  • 報告文學《明月照深林》:研探鄉村振興之路2020-12-08 08:16
  • 真·寶藏節目迴歸!明星甘為它做配角?2020-12-08 08:16
  • 記者帶你走進周口時莊遺址 再看看4000多年前的糧倉啥樣2020-12-08 07:49
  • 《國家寶藏》第三季:殷墟博物館2020-12-07 18:09
  • 在AK47的槍口下 劉驍騫走進毒窟2020-12-07 08:15
  • 博物館講解哪家強?2020-12-07 07:27
  • “考古盲盒”為何突然賣斷貨?2020-12-07 07:26
  • 他經歷過悲慘的生活 卻交出了最好的人生答卷2020-12-06 08:52
  • 西藏阿里首現青藏高原木俑2020-12-06 08:50
  • 詩意的風情2020-12-04 10:27
  • 在他鄉尋找故鄉2020-12-04 10:27
  • 還原人與時代的本真圖景2020-12-04 10:26
  • 一秒鐘的折射2020-12-04 10:26
  • 從孤獨中看美國人的生活2020-12-04 10:26
  • 根植中原的文學碩果——《李佩甫文集》出版2020-12-04 10:23
  • “踩”出新生活2020-12-04 08:00
  • 石磨2020-12-04 08:00
  • 元好問避難三鄉2020-12-04 07:59
  •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2020-12-04 07:59
  • 心靈驛站2020-12-03 09:40
  • “憩園”中的萬千風景 近20年巴金作品的海外傳播與研究2020-12-03 09:07
  • 王安石文集三卷孤本拍出2.6億元2020-12-03 09:06
  • 光明日報:《水滸傳》海外翻拍能否跨越文化之河2020-12-03 09:05
  • 曹禺誕辰110週年,我們要紀念他什麼?2020-12-03 09:02
  • 新時代誦讀與詩歌如何深度融合?業內人士共探路2020-12-02 09:29
  • 互聯網平台瞄準知識賽道 知識類創作者越來越吃香2020-12-02 09:27
  • 國寶《趙城金藏》新發現19米經卷亮相 孤本巨帙上海再續奇緣2020-12-02 09:24
  • 科幻作家星河:科幻作品將逐漸從神祕走向寫實2020-12-02 09:23
  • 陳芳桂藝術作品展全國巡展到鄭州2020-12-01 21:31
  • 《慶餘年》 韓文版受追捧2020-12-01 21:29
  • 都市題材小説 聚焦“網紅”2020-12-01 21:29
  • 讓孩子做主!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11項榮譽揭盅2020-12-01 14:03
  •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020-12-01 08:49
  • 西漢“環保”雁魚燈:歷經坎坷的國寶2020-12-01 08:48
  • 如果杜甫有手機,他的詩歌會變成朋友圈曬圖嗎2020-12-01 08:47
  • 千年古籍重現!王安石文集三卷孤本將拍賣2020-12-01 08:41
  • 宋代《暌索帖》將拍賣:百餘字書札 成交價有望過億2020-11-30 08:50
  • 論《樂經》是指曲譜而非文字典籍2020-11-30 08:49
  • 中國民謠30年:話題和流量終將遠去 留下來的是歌2020-11-30 08:35
  • 一筆一劃皆修行 國際唐卡藝術展在上海開幕2020-11-29 09:08
  • 雲端趕歌圩 第22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唱2020-11-29 09:07
  • “十三五”期間 北魏陰山皇家祭天遺址等刷新內蒙古考古新紀錄2020-11-29 09:06
  • 中國官宣“布依文”搶救成功 《布依方塊古文字》昆明發布2020-11-29 09:05
  • 經典重現,北昆版《紅樓夢》將登天橋藝術中心2020-11-28 09:02
  • 千餘件作品亮相安徽省第十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2020-11-28 08:54
  • 茅獎得主李佩甫也曾“崩潰”過? 許多鮮活往事被重新打開2020-11-28 08:31
  • 西藏改編傳統藏戲《文成公主》首演 青年演員為主力2020-11-28 08:30
  • 有容乃大 一個老派藏家的操行評語2020-11-27 04:25
  • 百餘部“唐宋八大家”主題文物在遼博首次聚集2020-11-27 08:22
  • 如何應對焦慮?職業規劃怎麼做?《論語》裏有答案2020-11-27 08:21
  • 二月河作品《九王奪嫡》推出馬來文版本2020-11-27 08:21
  • 知己有恩:齊白石漫長人生中遇到的那些貴人2020-11-27 08:20
  • 有容乃大 一個老派藏家的操行評語2020-11-27 08:19
  • 行走中原丨鄭州東西大街 寫滿古都傳奇2020-11-27 07:49
  • 靈活化用古樂古詩詞 原創歌劇《芥子園》盡顯中國古典韻味2020-11-26 12:49
  • 從沉寂到崛起:傳承千年的榮昌陶“歷久彌新”2020-11-26 08:23
  • 瀋陽中街370歲老胡同核心區再現“滿族大院”2020-11-26 08:22
  • 中國藏族黑陶的“壯志雄心”:淘海外 火鄉村2020-11-26 08:21
  • “飯圈”刷屏又換戰場?這次是?2020-11-26 08:20
  • 中國發現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2020-11-26 08:20
  • 從沉寂到崛起:傳承千年的榮昌陶“歷久彌新”2020-11-25 21:30
  • 坍塌、裂縫等險情排除 北京懷柔長城80號敵台轉危為安2020-11-25 10:11
  • 考古專家:武漢地區人類活動可提前至距今4萬至1.5萬年2020-11-25 15:45
  • 艱難的閲讀2020-11-25 15:26
  • 新米稀飯2020-11-25 15:25
  • 有空來坐坐2020-11-25 15:25
  • 父親“吹牛”2020-11-25 15:24
  • 莫高窟晚唐代表窟第94窟啓窟外建築修繕2020-11-25 08:19
  • 中國三大名扇之一:榮昌摺扇“再舞”耀光芒2020-11-25 08:19
  • 昆明百年老宅的變遷:從遺產到“富礦”2020-11-25 08:18
  • 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4311元2020-11-25 08:18
  • 話劇《今夜星辰》在皖公演 紀念“兩彈一星”功勳郭永懷夫婦2020-11-25 08:17
  • 話劇《天黑得很慢》即將亮相鄭州2020-11-25 07:34
  • 系統整理中國藝術歌曲,讓百年中國聲音屹立世界舞台2020-11-24 15:11
  • 莫高窟晚唐代表窟第94窟啓窟外建築修繕2020-11-24 16:08
  • “編外”修渠人2020-11-24 15:22
  • 平遙古城牆外發現距今兩千多年東周古墓葬2020-11-24 08:17
  • 2021年《故宮日曆》再遭盜版 出版社詳解如何辨偽2020-11-24 08:16
  • 千年皇家宗祠重啓文物數字化採集2020-11-24 08:15
  • 《故宮日曆》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“紙上博物館”2020-11-24 08:14
  • 傳承千年的榮昌夏布“涅槃重生”:讓“非遺”迴歸生活2020-11-24 08:13
  • 非常時刻,文化創意更須“用實力説話”2020-11-23 11:40
  • 平遙古城牆外發現距今兩千多年東周古墓葬2020-11-23 11:40
  • 中國百名油畫家歷時三年為黃河繪製“視覺史詩”2020-11-23 08:54
  • 千年晉祠吹起國風古韻 點燃古都文化“煙火氣”2020-11-23 08:52
  •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代表作深圳地標性雕塑《開荒牛》2020-11-23 08:52
  • 開新局育新機 長三角文博會感受中國文化脈動2020-11-23 08:52
  • 王時敏《仿黃公望山水軸》亮相永樂2020全球首拍2020-11-23 08:51
  • 97歲的他曾創作《沒頭腦和不高興》 譯作珍貴手稿曝光2020-11-20 23:31
  • 一張證書炒到15000元 葉聖陶曾孫:葉盃賽不賣證書2020-11-22 09:39
  • 1500萬年前的棗被發現!網友:好吃嗎?2020-11-22 09:36
  • 新中國第一代舞蹈家陳愛蓮逝世 年近八旬仍可演林黛玉2020-11-22 09:29
  • 餘秀華: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,做真實的人很難2020-11-22 09:28
  • 今日小雪 | 天冷勿忘加衣 願你今冬一切安好2020-11-22 09:27
  • 文博會在雲端呈現出“不一樣的精彩”2020-11-21 16:20
  • 著名詩人王家新:時間終會開口2020-11-21 16:20
  • “清華簡”發現太歲紀年最早記錄2020-11-21 16:19
  • 戲曲+電影效果應該是1+122020-11-21 16:19
  • 錢鍾書誕辰110週年:家鄉人“繩武堂”前憶與大師交流過往2020-11-21 16:19
  • 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記:一波三折 尚有遺憾2020-11-20 15:26
  • 1953:現代人口普查在中國的確立2020-11-20 11:38
  • 抗美援朝主題紀錄片“叫好又叫座”的啓示2020-11-20 11:38
  • 接續傳承、守正創新 國粹京劇與時代共鳴2020-11-20 09:02
  • 2020書香滿中國公益廣告徵集活動作品展在京開幕2020-11-20 09:02
  • 深圳文博會:科技令藝術品顯風流2020-11-20 09:00
  • 廈門與德國特里爾市將舉行“雲”上音樂會 共慶結好十週年2020-11-20 09:00
  • 救老屋、保長城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三十而立再出發2020-11-20 08:58
  • 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記:一波三折 尚有遺憾2020-11-20 08:57
  • 朱德庸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推經典 用“朱氏幽默”療愈讀者2020-11-19 08:22
  • 專家研討莫言近作2020-11-19 08:21
  • “中國網文熱”在全球持續升温2020-11-19 08:21
  • 父親的惦念2020-11-18 10:46
  • 美淅的模樣2020-11-18 09:34
  • 黃河岸邊古村落2020-11-18 09:28
  • 父親的惦念2020-11-18 09:27
  •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2020-11-18 08:32
  • 10國選手河南鄭州講述“我與漢字” 詮釋“和合”2020-11-18 08:30
  • 361件美國返還文物藝術品“安家”南京博物院2020-11-18 08:30
  • 內蒙古:馬背、駝峯、無人機助力田野文物保護2020-11-18 08:29
  • 和非遺的故事,這樣開始2020-11-18 08:29
  • 紀哲:温暖在海南島上 | 原創詩歌2020-11-17 18:21
  • 獅子座流星雨要來了!最佳觀察時間是?如何才能看到它?2020-11-17 14:49
  • 古代服飾文化“知多少”2020-11-17 08:08
  • 中國網絡文學出海:翻譯規模擴大、原創全球開花、IP協同出海2020-11-17 08:06
  • 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線上開幕 30個國家和地區文化企業參展2020-11-17 08:05
  • 二里頭遺址等最新發掘“雲端”亮相深圳文博會2020-11-17 08:05
  •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,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?2020-11-17 08:04
  • 新修文物保護法 補哪些短板?2020-11-16 11:25
  • 豫劇《石壕吏》上演 傳統文化成戲曲創新之源2020-11-16 08:16
  • 山西黃河岸發現一座4500年前的石寨2020-11-16 08:16
  • 戲曲融入園林 質樸釋放魅力2020-11-16 08:15
  • 讓“算法”給文化生活帶來正能量2020-11-16 08:15
  • 雲上文博會 精彩不打烊2020-11-16 08:14
  • 【淘派電商】王守仁的人生智慧:真正的淡定,源自內心從容2020-11-14 09:03
  • 買書如山倒,讀書如抽絲?別讓買書“買了個寂寞”2020-11-14 09:02
  • 摩崖造像淹沒水下36年重見天日 文物部門正開展調研2020-11-14 09:01
  • 論中國夏代國家的起源2020-11-14 09:00
  • “國家寶藏”喚醒了沉睡4年的“殷墟博物館”官微?2020-11-14 08:40
  • 川渝藝術名家攜手辦展 聯袂呈現最美“巴風蜀韻”2020-11-13 21:56
  • 第五屆“詩詞中國”系列活動在北京啓動2020-11-13 21:02
  • 李子柒:我想讓更多的人愛上中國2020-11-13 17:01
  • 潘金蓮的故事還能怎麼講?2020-11-13 08:41
  • 僅高1.4米的江山社稷金殿藏着什麼祕密2020-11-13 08:39
  • 現代圖書館越來越“智慧”2020-11-13 08:38
  • 《清明上河圖》可以有更多讀法2020-11-13 08:37
  • 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2020-11-13 03:44
  • 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啓保護加固工程2020-11-12 13:27
  • 取材湘江戰役史實 《血色湘江》“燃情”國家大劇院2020-11-12 08:59
  • “童思妙筆,耕繪奇境”西方插畫師作品展在京開幕2020-11-12 08:59
  • 百年湖北美院 恰風華正茂2020-11-12 08:58
  • 河南省當代陶瓷藝術研究展刷新傳統認知2020-11-12 07:33
  • J.K.羅琳全新故事《伊卡狛格》中文簡體版三城聯動首發2020-11-11 19:47
  • 第二季《故事裏的中國》再現經典“英雄兒女”2020-11-11 08:22
  • 有人説“漢服”來自“韓服”?你過來!2020-11-11 08:22
  • 學者、文化達人講述古今什剎海 深度探索大運河文化2020-11-11 08:21
  • 方言網絡文藝別沉溺於“土味”2020-11-11 08:21
  • 在古代女孩適齡不出嫁,家裏人都要跟着坐牢2020-11-11 08:01
  • 作詩催妝、去花卻扇……唐朝的婚禮很文藝2020-11-10 06:35
  • 穿什麼樣的褲子在古代是個問題2020-11-10 06:35
  •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重慶閉幕2020-11-08 10:19
  • 《北京2022年冬奧會—冰上運動》紀念郵票將正式發佈2020-11-07 09:28
  • 【淘派電商】實現人生理想,從40歲開始2020-11-07 09:27
  • 印尼高校孔子學院舉辦“後疫情時期”中文教育國際研討會2020-11-07 00:39
  • “立冬”美食圖譜:吃餃子、燉豬蹄、存大白菜2020-11-07 00:39
  • 豫劇《重渡溝》進京展演 把文旅開發脱貧經驗搬上舞台2020-11-06 08:20
  • 2020第四屆老舍戲劇節“我在現場”:體味舞台現場之美2020-11-06 08:19
  • “火神山女孩”阿念出書:16萬字記錄真實抗疫故事2020-11-06 08:19
  • 網絡文學迅速發展 已成中國當代文學不可或缺的存在2020-11-06 08:18
  • 徐有功護法2020-11-06 07:52
  • 古文字C位出道!你們是古人的“表情包”嗎?2020-11-05 16:34
  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在杭州舉行 探世遺與城市發展2020-11-05 14:34
  •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逝世 享年93歲2020-11-05 15:11
  • 2020年夜間文化演藝涵蓋範圍更廣、內容更豐富2020-11-05 08:06
  • 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引領中國文博行業發展的“鮮明旗幟”2020-11-05 08:06
  • 中國國家圖書館入藏國禮首部法文本《論語導讀》2020-11-05 08:05
  • 法國導演執導中國戲劇 新版《雷雨》產生怎樣化學反應?2020-11-05 08:05
  • 印尼高校辦中國語言文化節獻禮兩國建交70年2020-11-05 08:04
  • 神交羅隱2020-11-05 07:56
  • 家在黃河邊2020-11-05 07:56
  • 故鄉路,通未來2020-11-05 07:55
  • 同船共渡2020-11-05 07:55
  • 最新十大報刊出版集團出爐:河南報業位列前五2020-11-04 16:32
  • 文學經典基於紮根時代的創造性勞動2020-11-04 15:47
  • 《黃河岸邊的民間藝術》專題片攝製圓滿完成2020-11-04 09:21
  •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“十大好書”出爐2020-11-04 07:57
  • 《故宮日曆》笑傲市場那些年2020-11-04 07:57
  • 11位作家攜手AI寫科幻 人機共同創作的“腦洞”來了2020-11-04 07:56
  • 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前後 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存2020-11-03 14:31
  • 甘肅敦煌“升級”保護漢長城遺址2020-11-03 11:17
  • 驚險施救2020-11-03 09:47
  • 小事不小2020-11-03 09:47
  • 馬剛抗疫英雄人物肖像畫展走進中央黨校2020-11-03 09:21
  • 沉默的軍團:秦始皇帝陵之謎 遺產如何守護2020-11-03 08:10
  • 水分子現身月球光照區 但離成為“資源”還有很大距離2020-11-03 08:10
  • 太陽系曾被“轟炸” 發生時間關乎地球生命起源2020-11-03 08:09
  • 用藝術架起溝通橋樑 “一帶一路”美術展亮相中華藝術宮2020-11-03 08:09
  • 陝西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正式啓動2020-11-02 20:22
  • 歷史|伍連德:我的大半生,屬於古老的中國2020-11-02 16:17
  • 2019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658.71億2020-11-02 10:01
  • 伍連德:我的大半生,屬於古老的中國2020-11-02 09:06
  • 導演張毅因病辭世2020-11-02 09:05
  • 科學的玩法多到超乎想象——那些年打卡過的科技館2020-11-02 09:05
  • 遺址格局逐步清晰 北庭故城考古發現不斷深入2020-11-02 09:05
  • “太太的客廳”最後時光:1952“院系調整”前後的林徽因2020-11-02 09:04
  • 文化和旅遊部:要圍繞主題主線抓好文藝創作2020-11-02 09:04
  • 河南大華書畫院第十二屆書畫展開展 400多幅作品亮相2020-10-31 12:47
  • 科技元素亮相杭州文博會 觀眾可進行雲岡祕境VR體驗2020-10-30 22:29
  • 學者張莉:真正的女性寫作何其重要2020-10-31 10:15
  • 【淘派電商】半生繁華半生悲涼 他活成了我們最羨慕的樣子2020-10-31 10:14
  • 韓滉《五牛圖》: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2020-10-30 15:05
  • 越劇沉浸式演出:讓中國梨園瑰寶“穿越”成新網紅2020-10-30 14:17
  • 鮑國增2020新作展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近百件作品首次亮相2020-10-30 11:17
  • 朱小濤浙江臨海憶祖父朱自清:匆匆而去 背影長留2020-10-30 08:12
  • 禹會村遺址:淮河中游規模最大級別最高龍山文化城址2020-10-30 08:11
  • 陝西寶雞發現2600餘年前密畤祭祀遺址2020-10-30 08:11
  • 女媧、黃帝都是東北人?2020-10-30 08:10
  • 銀河獎長篇小説獎空缺 科幻電影何時再出爆款?2020-10-30 08:10
  • 立體書《清明上河圖》線上發佈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2020-10-29 08:47
  • 文創就業的殘疾人:走進照亮生活的“那束光”2020-10-29 08:47
  • 山東博興佛造像展亮相國博 再現佛教中國化歷程2020-10-29 08:46
  • 67件唐代陶質彩繪文物在西安完成保護修復2020-10-29 08:45
  • 大型藝術浮雕《商頌》面世2020-10-29 07:53
  • 南陽“岩石文”(巖畫)試讀(七) 遠古石刻的“三皇”2020-10-28 07:43
  • 實景演出開先河者王潮歌:以藝術找尋更好生活2020-10-27 17:04
  • 內蒙古力爭將阿爾寨石窟保護納入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2020-10-27 13:28
  • “一帶一路”法顯文化國際交流高峯論壇在山西舉行2020-10-27 08:19
  • 拉薩特色文旅賽事展示雪域獨特魅力2020-10-27 08:18
  • 評論界讚譽莫言近作《晚熟的人》破除“諾獎魔咒”2020-10-27 08:18
  • 他讓雕塑在中國成為與書畫地位同等的藝術2020-10-27 08:17
  • 父女搭檔! 劉震雲任藝術總監 劉雨霖新片正式開機2020-10-27 07:33
  • 中國出版致敬世界文學的雲端:列夫·托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2020-10-26 19:41
  • “本土、現實、小説的迴歸——莫言近作研討會”舉辦2020-10-26 21:37
  • 德國青年借漢服感知中國文化2020-10-26 11:39
  • 河南人民出版社圖書《太行金印》登上央視《讀書》欄目2020-10-26 09:08
  • 考古學者:明鐵佩遺址為公元前後中亞規模最大古城2020-10-26 08:02
  • 這首80年前的歌,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氣魄2020-10-26 08:01
  • 考古學者:隋唐洛陽城設計“法天象地”是當時世界性大都市2020-10-26 07:57
  • 中國航海博物館獲贈百件“泰興號”沉船珍貴瓷器2020-10-26 07:57
  • “傳承傅雷精神”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在滬研修2020-10-25 09:42
  • 《金剛川》掀觀影熱潮2020-10-25 09:40
  • 抗美援朝展覽首日8000限額昨已約滿2020-10-25 09:20
  •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2020-10-25 08:46
  • 李白一生狂放不羈,卻從不敢在他面前放肆?2020-10-24 09:05
  • 抗美援朝主題展覽明起對公眾開放2020-10-24 08:58
  • 2020陝西文物創意煥彩季開幕 上演精彩“華服秀”2020-10-24 00:03
  • “十三五”期間 內蒙古遼上京遺址等多項考古發掘獲好評2020-10-24 00:03
  • 2020中國戲曲文化周昨日開幕 精彩好“戲”紛至沓來2020-10-24 02:56
  • 菊花重陽 服飾飄香2020-10-23 18:59
  • 如何讓希臘人理解齊白石的“真”?2020-10-23 14:29
  • 如何讓希臘人理解齊白石的“真”?2020-10-23 14:29
  • 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家族四代人的歲月故事2020-10-23 14:29
  • “社稷之臣”汲黯2020-10-23 09:16
  • 霜降節氣到:哪些回憶温暖了你的童年?2020-10-23 08:44
  • 數字復原技術“重現”圓明園 詮釋文化遺產歷史可讀性2020-10-23 08:43
  • 豐富鄉村文化生活:田埂當舞台 老鄉唱主角2020-10-23 08:43
  • 中國古代如何普法(下)2020-10-22 11:27
  • 中國曲藝南音受到法國網友喜愛2020-10-22 08:29
  • 山東曲阜第七屆“百姓儒學節”開幕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2020-10-22 08:28
  • 1900餘件文物展品回顧抗美援朝2020-10-22 08:27
  • 取樣成功!小行星貝努的故事將由它“親口”講述2020-10-22 08:26
  • 如何做好直播電商?《直播電商》一書告訴您!2020-10-21 19:49